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,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,但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。其中,二氧化硫(SO₂)和氮氧化物(NOₓ)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,不仅是形成酸雨、光化学烟雾的 “元凶”,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、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性危害。在此背景下,脱硫脱硝技术成为工业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、守护蓝天碧水的核心手段,更是推动 “双碳” 目标落地、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支撑。
一、脱硫脱硝:为何成为环保领域的 “必答题”
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具有多维度、广范围的特点。从环境层面看,SO₂在空气中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型酸雨,会腐蚀建筑古迹、酸化土壤与水体,破坏森林生态系统;NOₓ则会与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,导致空气质量恶化,甚至引发区域性雾霾。从健康层面讲,长期暴露在含高浓度 SO₂和 NOₓ的空气中,会诱发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,严重时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
随着我国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《“十四五” 空气质量改善规划》等政策的不断收紧,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。以火电行业为例,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燃煤电厂烟气中 SO₂排放浓度不超过 35mg/m³,NOₓ排放浓度不超过 50mg/m³,远高于十年前的限值。这一背景下,脱硫脱硝不再是企业的 “选择题”,而是必须履行的环保责任与法律义务,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主流脱硫脱硝技术:原理与应用场景
经过数十年的技术迭代,脱硫脱硝领域已形成多种成熟技术路径,不同技术因原理、成本、适用场景的差异,被广泛应用于火电、钢铁、化工、建材等不同行业。
(一)脱硫技术:从 “湿法” 到 “干法” 的多元化发展
湿法脱硫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方式,其中 “石灰石 - 石膏法” 占据主导地位。其原理是将石灰石(CaCO₃)制成浆液,与锅炉烟气中的 SO₂反应生成亚硫酸钙(CaSO₃),再通过强制氧化将亚硫酸钙转化为石膏(CaSO₄・2H₂O)。该技术的优势在于脱硫效率高(可达 95% 以上)、工艺成熟、运行稳定,适用于火电、钢铁等烟气量大、SO₂浓度高的行业。不过,湿法脱硫也存在耗水量大、产生脱硫废水、后续石膏处置需占用场地等问题,近年来企业也在通过废水零排放改造、石膏资源化利用(如制作建材)等方式优化流程。
干法 / 半干法脱硫技术则更适用于水资源短缺、对烟气含水率要求高的场景,如中小型锅炉、垃圾焚烧发电厂等。以 “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” 为例,该技术将石灰石粉直接喷入脱硫塔,与烟气中的 SO₂反应生成固体产物,再通过除尘器将产物收集。其核心优势是耗水量仅为湿法的 1/10,无脱硫废水产生,且设备占地面积小,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(约 85%-90%),对石灰石粉的细度要求更高。
(二)脱硝技术:选择性催化还原的 “主流地位”
当前工业脱硝的主流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(SCR) ,其原理是在催化剂(常用钒钛系催化剂)的作用下,向烟气中喷入氨(NH₃)或尿素等还原剂,还原剂优先与 NOₓ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(N₂)和水(H₂O),而不与烟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。SCR 技术的脱硝效率可达 80%-90%,且反应温度窗口宽(通常为 300℃-400℃),能适配火电、水泥等行业的烟气温度范围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工业锅炉。
除 SCR 外,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(SNCR) 也是重要补充。该技术无需催化剂,直接将还原剂喷入炉膛内 800℃-1100℃的高温区域,与 NOₓ发生还原反应。其优势是投资成本低、设备简单,适用于中小型锅炉或作为 SCR 的辅助脱硝手段,但脱硝效率较低(约 30%-60%),且还原剂利用率易受炉膛温度、烟气流速等因素影响。
近年来,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,“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” 成为研发热点。例如,“活性炭吸附脱硫脱硝技术” 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与催化作用,可同时去除烟气中的 SO₂和 NOₓ,且能回收硫磺资源,实现污染物的 “变废为宝”,目前已在部分化工企业试点应用。
三、脱硫脱硝技术的挑战与未来趋势
尽管脱硫脱硝技术已较为成熟,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部分中小企业存在 “重建设、轻运维” 的问题,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下降,甚至出现超标排放的情况;另一方面,传统脱硫脱硝技术需消耗大量石灰石、氨等原料,运行成本较高,且部分技术产生的副产物(如脱硫石膏、脱硝废催化剂)若处置不当,可能引发二次污染。此外,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的推进,如何在实现污染物减排的同时降低能耗、减少碳排放,成为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的新课题。
面向未来,脱硫脱硝技术将朝着高效化、低碳化、资源化的方向发展。在高效化方面,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关键 —— 例如,低温 SCR 催化剂可将反应温度降至 200℃以下,适配更多行业的烟气条件;抗中毒催化剂则能减少烟气中粉尘、重金属对催化剂的影响,延长使用寿命。在低碳化方面,“光伏 + 脱硫脱硝”“余热利用 + 脱硝” 等耦合技术将逐步推广,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或能量回收,降低设备运行的碳足迹。在资源化方面,脱硫石膏的高值化利用(如制作石膏板、石膏砂浆)、脱硝废催化剂的再生技术将进一步成熟,推动工业污染物从 “末端治理” 向 “资源循环” 转变。
四、结语
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历程,是我国工业环保从 “被动应对” 到 “主动治理” 的缩影。从最初的满足排放标准,到如今追求 “减排与低碳协同”“治理与资源回收并重”,脱硫脱硝已不再是单纯的环保工程,而是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政策的不断完善,脱硫脱硝技术将在守护蓝天、推动 “双碳” 目标落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。
